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

紅棗需要去核嗎?

中醫藥謬誤傳聞(3)

紅棗需要去核嗎?  (答:無需要)

金匱要略
婦人藏躁,喜悲傷欲哭,象如神靈所作,數欠伸,甘麥大棗湯主之。
甘麥大棗湯方:
甘草二兩,小麥一升,大棗十枚。
右三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溫分三服,亦補脾氣。

金匱要略
溫經湯方:
吳茱萸三兩,當歸、芎藭、芍藥各二兩,人參、桂枝、阿膠、牡丹皮去心、生姜、甘草各二兩,半夏半升,麥門冬一升,去心。
右十二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金匱要略
桂枝附子湯方:
桂枝四兩,去皮;生姜三兩,切;附子三枚,炮,去皮,破八片;甘草二兩,炙;大棗十二枚,擘。
右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溫三服。

自古以來,紅棗的大用家應該是醫聖張仲景在張仲景所寫的【傷寒雜病論】(後世分為【傷寒論】和金匱要略兩冊)中,紅棗(大棗就是肥大的紅棗)可謂無處不見

在張仲景的方中,所用的藥都會教人如何炮制和處理,例如麥門冬(去心)、牡丹皮(去心)、附子(炮,去皮,破八片)、甘草()等等大棗,張仲景只是提醒人擘開,並無去心或去核的說法。可見在藥用上並無紅棗去核的根據

在今天的紅棗市場,去核的紅棗是一種較便宜的貨品
為何需加功去核的紅棗會比有核的便宜?
世上有如此做買賣的商人嗎?
其原因在於去核的紅棗本是一種破損的貨品,唯有將其加工以遮掩其弊;所以,在市場上是一種次品,價錢也自然較便宜

煎煮紅棗,張仲景尚且教人擘開,以免那薄薄的棗皮封鎖紅棗,使其煎不出藥味;更何況是那層硬厚的棗核殼,任你如何煎煮也是難出核味

所有的核仁都是硬殼果,這些硬殼果若要煎煮出味,都必須打碎方可一顆在硬厚的棗核殼內,又被一層核仁皮所包裹,若要煎煮出味,其難度是可想而知

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邏輯,是不需要用甚麼專業知識來判斷的

所以,不去核的紅棗會導致“燥”,是一種謬誤的傳聞
煎煮紅棗無需要去核的


不過去核的紅棗也有其好處,就是必定是破開的紅棗,一定可以煎煮出味;另外,吃棗的時候可以避免意外的梗喉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